9月27-28日,由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和遼寧省淡水水產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農業農村部淡水水產生物技術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鯉遺傳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協辦,主題為“科技引領,以優良品種為先導助推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第四屆鯉產業發展研討會暨鯉新品種推介會”在遼寧省丹東市召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林祥明、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戈賢平、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鄭先虎、遼寧省淡水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閆有利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全國30余家產、學、研相關單位的近百位代表應邀參加。

林祥明希望以交流和推介活動為平臺,凝聚共識,拓展合作,為新時代我國鯉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戈賢平倡議涉漁產、學、研各單位關注鯉產業發展,大力推廣體系鯉種質資源與品種改良崗位培育的多個新品種,提升我國鯉良種覆蓋率。鄭先虎表示,漁業科研院所一定要以貫徹落實國家《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為己任,打好種業翻身仗,以實際行動推進水產種業振興。閆有利表示,本次研討會的召開,必將提升我國鯉魚產業的健康發展水平。

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首席戈賢平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桂堂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羅永康教授分別以“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和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研發進展”“淡水魚類單殖吸蟲病的生態防控機制”“鯉魚產業與預制菜的融合”做主題報告。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賈智英研究員代表鯉種質資源與品種改良崗位介紹了2022年和2023年通過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鏡鯉“龍科11號”(GS-01-001-2022)、鯉“龍科12號”(GS-01-004-2023)新品種的特性。

參加會議的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河南師范大學、丹東英波鴨綠江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大學等單位的專家、企業家和研究生圍繞目前行業關心的鯉育種前沿技術、生長與免疫、飼料蛋白需求等問題做學術報告,并就鯉產業品種選育、綠色養殖、營養飼料、加工銷售等展開全方位研討,為新時代我國鯉魚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28日上午,參會代表實地考察了鏡鯉“龍科11號”和鯉“龍科12號”兩個新品種。
本次大會是鯉養殖業的一次盛會,不僅搭建起了業內各界交流的平臺,也必將對推動我國鯉產業的健康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